美國 MS HCI/UX 申請總結與心得分享 Fall 2022

8 間美國 HCI/UX 研究所申請分享

by sun

前言

我是在大學的設計思考課上認識 User Experience 的,之後又陸續修了創創學程、在一間 UX 教室一邊打工一邊上課後,確認自己對這個領域很感興趣。

大學畢業之後,我先在群眾集資產業工作了兩年,從市場調查開始,幫客戶訂定廣告行銷策略、寫文案、架網站、辦實體活動等等。作為產品推廣的角色,每一次執行專案時總會接收到各式各樣的用戶回饋——希望音響上有個手把、建議杯子可以輕一點,才好單手拿、可以推出提袋嗎?不然沒辦法帶出門⋯⋯這讓我發現,相較於用短短三四個月幫客戶推廣產品,我更希望能夠長期參與一個產品的開發過程,並且根據用戶的回饋持續的優化產品,讓創新的產品能夠真實地走入人們的生活。

於是我加入了一間 Fintech 擔任 App 的產品經理,很幸運的在這份工作中因為很多優秀的夥伴,累積許多將 UX 方法應用在實務上的經驗,包含了每週固定的 Design Critique,以及不定期的 Design Studio、Design Sprint,因為這份工作經驗,讓我更確定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 User Experience 是我想要繼續深耕的方向。

全 DIY 的申請過程受到了許多素未謀面的朋友幫助,真的很感謝!當初開始準備前我有去拜拜跟媽祖說:「如果我有申請上,每一間申請上的學校我都會寫文章分享。」謝謝媽祖保佑,所以我來還願啦,也寫來當紀念,希望我的分享能幫助到需要的人,學習是一條漫漫長路,有任何建議都歡迎交流指教,也祝福看到文章的你一切順利。

👉🏻 最後更新時間:2023.12.08

目錄

申請結果

Decision

  • UMich MSI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aster of Science in Information

Admission

  • Purdue CGT UX track / Purdue University, Master of Science in Computer Graphics Technology (Feb. 18)
  • UMD HCIM /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 Master of Science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Feb. 24)
  • CMU MIIPS /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Master of Integrated Innovation for Products & Services 16m (Mar. 3)
  • IUB HCI/d /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Design (Mar. 10)
  • UMich MSI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aster of Science in Information (Mar. 13)

Waitlisted

  • UT Austin MISM /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 Master of Science in Information Studies (Apr. 8)

Rejection

  • UCB MIMS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Master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Systems (Feb. 24)
  • GaTech HCI /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Master of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pr. 4)

申請背景

Education

  • NTU, B.A, Political Science
  • GPA: 3.8/4.3
  • 書卷*1

Work Experience

  • Product Manager 1yr
  • Project Manager 2yrs

Test Score

  • TOEFL 105(R: 27, L: 29, S: 25, W: 24)My Best Score 107
  • GRE 321(Q: 168, V: 153)AW 3.0 *我沒有寄 GRE 成績

申請時程

我的申請時程分享(極度寬鬆)

2019 – 2020 還沒有確定要申請先考完試再說 ٩(◦`꒳´◦)۶

  • 2019 Nov.:補 Mason GRE
  • 2020 May:考 GRE
  • 2020 Aug.:考 TOEFL、開始爬文、隨意搜尋學校資料

2021/07 – 終於下定決心要申請 (,,゚Д゚)

  • 2021 Aug.:構思 SoP、認真爬文、搜尋各間學校資料
  • 2021 Sept.:聯繫潤稿、聯繫推薦人、完成 SoP 初版、CV、推薦信*3
  • 2021 Oct.:將 SoP、CV、推薦信交給潤稿、準備各校的 SoP 客製化段、確定申請學校
  • 2021 Nov.:完成 portfolio pdf & 網站、準備各校的客製化資料(writing sample、PS…)
  • 2021 Dec.:推薦人送出推薦信、送出 IUB、UCB 申請、準備 CMU video essay
  • 2022 Jan.:送出 UMD、Umich、CMU、Gatech、UT Austin、Purdue 申請

沒寫在時程上還有:生無可戀的準備考試、無窮無盡的修改 SoP、把 SoP 客製成各種長度各種排版、等不到推薦人回覆焦慮了一週、portfolio 砍掉重練種種痛苦的過程。

申請時程,哪一些事建議早一點開始?

  • 確認要申請的學校:確定要申請的學校有助於內心的安定,而且這也等同於知道有哪些資料需要準備,才有辦法做之後的規劃。確認要申請哪些學校比我想像的還要花時間,我大概在 10 月底才確定。
  • 考試:當初考試的焦慮感真的很重,考完之後會踏實許多,而且也會因為密集準備考試提升一些英文程度,剛好幫之後寫各種文件鋪路。如果時間還夠,非常建議先考完試再開始準備申請。
  • 寄出成績:確認學校之後就及早把成績寄出吧!有在網路上看到一些關於成績沒送到的文章。而且相較於其他資料,寄成績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大概花一個小時就能處理好。有的學校在成績寄到之後會在申請系統裡顯示 verified,看了就很安心。
  • 聯繫推薦人:要請別人幫忙的事一定是越早講越好的!除此之外,據說有的教授每年接受寫推薦信的數量會有個上限,越早聯繫等於越早卡位,也聽過有朋友的公司主管拒絕寫推薦信,於是只好急急忙忙再找別人。我聯繫推薦人的時間大約在 10 月初左右,很感謝推薦人都是一口答應。
  • 聯繫潤稿:熱門的潤稿到年底幾乎都會被排滿,如果很確定需要潤稿服務,越早聯繫越好,想要的潤稿已經額滿了真的會很嘔。我是在 9 月底聯繫潤稿。
  • 把申請帳號開起來:這一點非常重要,很感謝某一次聚會上夥伴的提醒,把帳號先申請好有很多好處:
    1. 收到 Webinar 通知
      有的學校會舉辦 Webinar,申請好帳號能收到通知信。
    2. 知道文件規範
      有些學校的文件規範不會寫在網頁上,會寫在申請系統裡,舉例來說文件要 double-space、邊界一吋等等,這些都可能會影響到 SoP 的字數,先知道的話就能控制字數,不至於完成內容之後再刪減。
    3. 知道有哪些額外問題
      有些學校的申請系統會有小問題需要回答,舉例來說:未來想一起合作的老師、想要解決的問題、想要 focus 的領域等等,這些在官網上也都找不到,雖然問題不會太難,但也需要花時間去思考。
    4. 先填基本資料
      把所有學校的基本資料都填完其實蠻花時間的!先把帳號申請起來就可以趁零碎的時候填一填。我一開始的規劃是利用一個平日下班把所有要申請的學校帳號一次申請好,但後來花了兩三天才完成,我覺得申請帳號不算是一件可以很快完成的事,尤其有的申請入口很難找。

考試

我不是一個擅長考試的人,也知道自己沒辦法一邊考試一邊準備申請,所以在申請的前一年就先把 GRE 跟 TOEFL 的成績考到了,雖然最後在申請的時候沒有寄出 GRE 的成績,但回頭想想並不後悔當初投入在 GRE 時間(除了花費的部分),除了感受到英文能力明顯的提升之外,全心投入考試並且達到目標的感覺實在難以言喻,還記得當初考試的最後幾分鐘感覺到狀態不好,滿腦子都是「慘了我要考第二次了」,直到倒數結束、螢幕上出現成績的那一刻才瞬間放鬆然後飆淚,還在紙上寫直式反覆計算確認 168+153 有超過 320。

我的 GRE 是在 Mason 補的,大推!準備的方式很普通,就是用 Quizlet 每天背單字、複習 Mason 講義(最後 V 跟 Q 都有在考試的時候遇到一模一樣的題目,但寫錯,哭)、 做考古題、一天看一句楊鵬難句、一週寫 1-2 篇作文,沒有再另外找其他的講義跟題目來做,準備時間不含補習大概兩個月。

TOEFL 在多年前有為了申請交換學生在 SK2 補過,這次考試是拿當時的講義準備的,依然很實用,也大推!經過 GRE 的洗禮,托福的體感難度瞬間降低,閱讀聽力寫作每週練習一次維持手感,然後每天都會練至少一題口說,確認能講滿時間(但有後悔應該要花更多時間練寫作,嗚嗚),整個準備時間大概一個月。

考試我沒有訂太高的目標,最後實際出來的成績跟很多大神相比絕對不算高,但也夠申請了,綜觀整個申請流程,考試可能是除了面試之外唯一一件只能靠自己的事,畢竟無論學校要求的文件有多難,都還是可以請潤稿請朋友甚至請代辦幫你,唯獨考試只能自己面對 💪🏻「我連 GRE 都可以考過了,申請算什麼!」當初考完試就是這個心情。

為什麼我沒有寄 GRE 成績?

近幾年有許多學校都將 GRE 成績改成 optional 或是直接不採納,也就是說不用提交 GRE 也能申請。最近有收到正在申請的朋友詢問我當時不寄 GRE 的原因,畢竟我都考了 🥲 這邊補充當時的想法提供參考:1. 我覺得自己的 GRE 成績普普,沒辦法加到太多分(如果有考到 330 可能會有不同想法)2. 好貴 …!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3. 我發現有些 program 不接受 GRE 成績是因為 diversity 的考量,而我認為這是大勢所趨、並不是因為短期的疫情因素,尤其美國近幾年特別強調 DEI(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UCB 的這篇文就有寫到: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standardized 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s are weak predictors of academic success and that overemphasizing GRE and GMAT scores replicates and amplifies structural disadvantages to some demographic groups.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 program 都有像 UCB 一樣很慎重地說明,CMU 的說法是:

Starting in fall 2021, the GRE/GMAT will be optional for CMUiii applications. For those who have not taken the GRE, the weight of components considered in the review process will be redistributed among all submitted materials. In short – YES the GRE is really optional. If you have taken the GRE, you are encouraged to add strong scores to support your application.

我當時也有考慮過要不要寄成績給「看起來還是有點在意 GRE」的那幾間學校,但後來還是覺得算了哈哈。以上幾點就是我最後沒有寄 GRE 成績的原因,不過注意 ⚠️ 這僅限我申請的領域 ⚠️ 其他領域的 program 可能會不太一樣!

選校策略

四個選校步驟

  1. 地毯式搜尋所有跟 HCI/UX 相關的學校
    無論是偏設計的、CS 的、心理的、Data 的、實體產品的、資管的、教育的、多媒體的等等全部都找出來並整理成表格,避免發生準備到一半突然半路殺出一間學校又要花時間去看的狀況。
  2. 刪掉一年以下 / 不是 STEM / 資格不符 / 確定課程不符合需求的 program
    比如托福成績不到、需要會寫程式等等。
  3. 在課程沒那麼滿意但整體綜合起來好像又不錯的學校旁做記號
    比如學校排名高、校友資源豐富,但 Program 評價普通。
  4. 刪掉感覺頻率不合的學校
    各種主觀因素,e.g. 官網不順眼、地理位置不滿意。

做完這些步驟之後大概剩 5 間,大概看了一下地點、需要提交的資料之後感覺沒什麼問題,不過由於我心裡抓的申請數量是 8-10 間,所以我又從做記號的學校中選了 3 間回來,最後實際申請的數量是 8 間。

雖然寫起來很輕鬆,但其實執行上非常痛苦,整個過程大概花了 1-2 個月,遠遠超出預期,也有發生半路殺出學校、確定了之後又把學校刪掉的狀況(因為第 1 點執行不確實)。

在正式確定要申請哪些學校之前我在網路上參考了許多人的選校策略,發現每個人在意的點都不同,除非目標很明確,不然我的小建議是無論如何都不要跳過「地毯式搜尋學校」的步驟,自己整理過的資料會跟其他人很不同!

SoP

我的 SoP 架構分享

我的 SoP 不算是從零開始想,在第一次出現「想唸 HCI/UX 研究所」這個想法的時候,我就時不時的會想該怎麼寫 SoP,也會特別在工作上留意有哪些專案能寫進 SoP。如果唸研究所對你來說也是一個比較長遠的計劃,很建議先把寫 SoP 這件事放在心裡,時不時地拿出來想想。

由於下筆前腦中的想法已經蠻清晰,所以我初步列好架構之後就直接開寫了,並沒有經過把所有過去經歷列出來再挑選的過程(但還是有改了有五六七八版哈哈哈),我的 SoP 架構:

  • 第一段(直接破題):我對創新充滿熱情,隨著科技逐漸融入我們的生活,我希望能打造有意義的科技產品。接著用一兩句話敘述我在研究所的學習目標。
  • 第二段(銜接第一段提到的對於創新的熱情):出於對創新的熱愛,我在大學加入創創學程,與組員一起試著用創新的方法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接著詳細敘述了當時的專案過程,最後提到我發現創新的想法需要與使用者的需求為核心。
  • 第三段(銜接第二段提到的重視使用者需求):敘述我在行銷領域如何用市場調查、訪談的方式挖掘使用者需求,並且用一次的專案做舉例,說明我如何在市場調查之後與團隊合作打造出互動式網頁,最後提到我發現 interaction 不只能夠提升使用者體驗,也能夠帶來市場效益。
  • 第四段(轉折段,解釋我為什麼突然去當產品經理):在疫情期間,我注意到很多面對面的服務不能使用,所以我加入了 Fintech 新創,專注於打造數位的產品。接著簡單介紹產品,並且用一次 App 改版當例子,說明了當時訪談、驗證、開發的過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我的不足之處。
  • 第五段(小結段):再次說明我需要加強的地方,並且回扣到第一段重申在研究所的學習目標,接著提到未來想要深耕的領域、為什麼是這個領域、在這個領域上看到了什麼問題、打算怎麼解決等等。
  • 第六段(客製段,說明為什麼學校能幫助我達成目標):先簡述了 program 課程規劃是如何符合我的需求,接著提到了兩門計畫修習的課程,以及有興趣的實驗室和教授。
  • 第七段(客製段,說明我能怎麼為學校增添多元性):提到了我有行銷和產品管理的經驗,可以如何在 program 中貢獻多元的觀點。
  • 第八段(結尾,說明我的短期、長期目標):在畢業之後我希望在什麼領域擔任什麼職位,長期目標是在什麼領域擔任什麼職位,然後重申了一次我相信學校能夠幫助我達成目標。

什麼時候可以找人幫忙看 SoP?

  • 找朋友幫忙看,覺得適合找人幫忙看的時間點:
    1. 第一版內容寫完之後
      有時候陷在寫 SoP 的情緒裡太久會有盲點,也不知道怎麼改,這時候建議立刻找朋友幫忙看,問問他們:「內容能夠吸引你看完嗎?覺得最吸引人的內容 / 最不必要的內容?有沒有看不懂的地方?段落的連結通順嗎?看完之後會對這個申請者有什麼樣的想法?」
    2. 送潤稿之前
      如果你使用的潤稿服務不會跟你討論架構、順邏輯,非常建議在送潤之前可以先讓朋友看過,潤完稿才發現問題就來不及了呀(可能要再多花一次錢?),到了這個階段內容應該已經比較確定了,問朋友的問題可以著重在邏輯的連貫上,例如:「有沒有邏輯不通順的地方?看完之後能夠知道唸研究所的目標是什麼嗎?」
    3. 送出資料之前
      到了這個階段理論上應該不會再做太多修改了,這個時候如果學校有字數限制的話可以找朋友幫忙刪(以免下不了手),或者請朋友一起看有沒有單字或文法錯(以免潤稿出錯),也可以找一個從來沒有看過你資料的朋友問「有沒有看不懂的地方?」以防文章經過潤稿或翻譯之後會讓原本的內容變得不好理解。就有朋友在我即將送出 SoP 之前告訴我裡面有一句話他完全看不懂,於是我就刪掉了。

兩個寫 SoP 的小建議

  • 每個 program SoP 的 prompt 都不同,務必看清楚!有的寫在官網上、有的寫在 FAQ,有的則是寫在申請系統裡,有的每個地方都有寫,但寫的不一樣(怎麼會這樣)我的做法是把該 program 所有我看到的 prompt 都搜集起來,標示出重要的資訊,比如說一定要提到想跟哪位教授合作、格式、字數規範等等,確保 SoP 是符合要求的。我在申請 UMich 的時候就是一開始沒看到 double-space 的規定,導致後來刪字數刪的很痛苦。
  • 選定一個特定領域做撰寫,比方說教育產業、醫療產業、金融產業等等,我認為這能幫助整體內容更加具體,舉例來說,原本的寫法是「我想成為一個 UX designer,為使用者帶來更好的體驗」,選定特定領域的寫法則是「我想成為一個醫療產業中的 UX designer,讓病患能夠更輕鬆的取得醫療服務」,相較之下後者閱讀起來會更有力。選定一個特定領域是我的 SoP 終於能進到 final 的轉折點,提供參考。

👉🏻 我使用的潤稿服務:SOP、PS 潤稿服務使用心得 – 美國 MS FALL 2022

Personal Statement

我花了好幾天研究 PS 跟 SoP 的不同,雖然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文章,但實際寫的時候還是覺得界線很模糊,最後我的定義是,如果說 SoP 是「職涯上的目標」,PS 則是「人生的目標」。我申請的學校中 Berkerly、UMich、Purdue 要求要交 PS,我的 PS 架構 UMich MSI 的分享文中找到:UMICH MSI 申請心得分享 FALL 2022

推薦信(Letter of Recommendation)

我總共找了 4 位推薦人,分別是前公司老闆、公司主管、系上教授、選修課教授。

👉🏻 我的推薦信小心得:研究所推薦信心得分享(邀約信範例、推薦信草稿)

履歷(CV/Resume)

我的履歷有兩頁 & letter size。關於英文履歷首推這篇文章:英文 CV 寫作注意事項(可下載範例模版)實在太實用了!超愛裡面寫的排版小細節,看完後絕對可以在履歷上找出很多可以改的地方。

由於平時就有定期維護履歷,所以大約只花了三個晚上就完成第一版了,我的版本和找工作用的大致相同,潤稿有給我一個小建議是 SoP、PS、推薦信裡的經歷在履歷上也要有,以增強文件之間的連結性以及你整個人的完整度,所以我最後有再補了幾個有在推薦信上的實習和志工的經歷。

我的履歷有兩個整頁,架構依序是:EDUCATION、WORK EXPERIENCE、EXTRACURRICULAR EXPERIENCE、SKILLS。

作品集(Portfolio)

雖然大家都說相較 SoP 作品集沒那麼重要、不用花太多時間,我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沒那麼重要就敢不好好準備了嗎?臣妾做不到啊。

我本來很有信心要自己寫一個網站,在猶豫不決的時候看到了這個影片,認清處境之後決定還是用 wix 做就好,最後也認為這是一個對的決定。

我在作品集放的都是工作上的 project,分別是 (1) App 改版、(2) 品牌官網、(3) 網頁遊戲、(4) 集資網站,每一個 project 大致的架構是:目標 / 要解決的問題 → 市場調查 → 成果 → 成效。

我在做 portfolio 之前有分別去各學校官網上找學生的作品集或是 capstone 做參考,平常也有搜集喜歡的 portfolio 網站的習慣,有了這些參考之後花在作品集上的時間沒有我想像的久,總共花了 1-2 週寫內容 + 做成 pdf、1.5 週架 wix 網站。

👉🏻 最近在做找實習用的作品集發現 Webflow 比 wix 好用多了!而且還有學生免費的 plan,還是學生的話不防考慮看看:學生限定|作品集必備 Webflow 付費方案全免教學,現省 US$276

各 Program 的申請心得

以下紀錄了各個 program 我的申請心得,實際申請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小雜事,有申請上的學校我還有另外再寫了更詳細的內容,當還願,連結都有附在下方。

UMich MS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 Master of Science in Information / 兩年

👉🏻 申請文件準備:UMICH MSI 申請文件分享 FALL 2022

UMSI 是我最後的選擇,唸完一年半後心得滿滿,加碼補充課程心得 & 課程規劃建議 XD

🌟 我的課程心得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SI (UMSI) 第一學期課程心得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SI (UMSI) 第二學期課程心得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SI (UMSI) 第二學期課程心得

🌟 課程規劃建議
UMSI UX RESEARCH & DESIGN 課程介紹、修課建議

  • 分為 Big Data AnalyticsDigital CurationLibrarianship and Archival PracticeUX Research and DesignUser-Centered Agile Development 幾個方向(每年會有點不同,以官網為準喔!)。一屆人數有 200-300 人,選課彈性、課程多元,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最大的缺點就是學費高了,拼三學期畢業的話可以少繳一學期的學費,不過聽說實際這麼做的人不多,另外一個做法是前面多修一點課最後一學期只付學分費。
    MSI 採先到先審制,分好幾波錄取 & 拒絕,往年都有人反應很晚才收到 offer,我是在截止日期前兩週送出申請的,最後在 3 月初收到錄取信,十分感謝。當初在拜拜的時候都是跟媽祖說我想申請上 MSI,收到錄取信的當下真的很開心。⚠️ 2023.04.25 補充:UMSI 從 Fall 2022 開始把 internship credits 改為 optional

IUB HCI/d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 M.S. in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design / 兩年

👉🏻 申請文件準備:IUB HCI/D 申請文件分享 FALL 2022

  • 相較於其他學校 IUB 的學費非常便宜,生活費也相對低,Program 的排名和名聲也很好,一般一屆約 45 人(有一屆受到疫情影響人數不到 20 人),不過據說前幾年剛換了一批新老師,有些課程還在嘗試 & 摸索的階段,授課品質沒有之前好,但每一年的狀況應該會不太一樣,建議可以在申請時多多找學長姐諮詢(我是申請後才開始做這件事,很後悔!)。
    申請的時候看到 IUB 直接把 Cohort Culture 寫在官網的首頁上,就可以感覺得出來這是一個蠻溫馨的系,拿到 offer 之後我潛伏在各個學校的群組,IUB HCI/d 的群組真的是所有群組裡互動最好的!不僅學長姐有問必答,甚至微信群裡還開了一個 QQ 文檔讓新生寫問題,學長姊會定期上去回覆。

CMU MIIPS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 Master of Integrated Innovation for Products & Services

👉🏻 申請文件準備:CMU MIIPS ADVANCED STUDY 申請文件分享 FALL 2022

  • Integrated Innovation Institute (iii) 底下的 Program,分為 MIIPS – 9 months、MIIPS Advanced Study – 16 months,兩個的差別在於 16m 的多了實習學分(原本還有 MIIPS Advanced Study and Integrated Study in Computer Science – 20 months,但根據官網這個 Program 已取消)。 MIIPS 的特色是結合 Engineering、Design、Business,課程上的安排也是三個領域各有必修,所以一般會認為 MIIPS 更適合想走 PM 的人。我申請的時候系統有個題目是要選擇你認為自己是什麼背景,應該是要用來平衡三種背景的學生數量,我是選 Business。
    MIIPS 的必修課非常多,幾乎一個學期只能選 1-2 門選修,從 2022 Fall 開始課程有一些改變,包含規定不能 waive 掉必修課、有幾門 mini course 變成 semester,除此之外也有比較多實體產品課(聽說 engineering 的課要接麵包板?!)。 優點是 capstone 有機會和業界合作,不過不一定能選到喜歡的業主。另外網路上有個說法是 MIIPS 因為是三系合開所以資源比較少,但我問到的資訊是 iii 有專屬的平台可以跟校有約 cafe chat、沒有感受到資源比較少。

Purdue CGT UX track Purdue University / Master of Science in Computer Graphics Technology / 兩年

👉🏻 申請文件準備:PURDUE CGT (UX DESIGN PROGRAM) 申請文件分享 FALL 2022

  • Purdue 的 UX Design 是在的 Computer Graphics Technology (CGT) 底下,CGT 共分為四個領域,分別是 UX Design、Animation、Games、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我覺得在 HCI 相關的科系中算是蠻特別的,對於已經很確定想往動畫遊戲 XR 領域發展的人應該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CGT 的 UX Design 是一個主打 studio-based 的 program,可以選擇 non-thesis track 做 individually-focused capstone,也可以選擇 thesis track。根據官網所述,CGT 一屆大約是 85 人,另外錄取信上有寫這次申請 UX Design 的人超過 100 個,可以大概推算出錄取率。Purdue UX Design 給我的感覺很溫暖,學校的信都是教授直接對你講話的口吻,很有 studio-based 的感覺。老實說這個系在網路上的分享真的很少,當初要申請的時候也是經歷了一番掙扎(尤其一開始很抗拒寫 writing sample 哈哈),很感謝學校給了我第一封錄取信,當下的心情實在難以言喻。

UMD HCIM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 Master of Science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 兩年

👉🏻 申請文件準備:UMD HCIM 申請文件分享 FALL 2022

  • 必修課涵蓋的的範圍包含 HCI、Research Methods、Programming、Design,有程式經驗的人可以 waive 掉 programming,另外有要求做 capstone 或 thesis。根據網路上的資料,HCIM 一屆大約是 30-40 個人。根據課程安排,我的感覺是 HCIM 是一個蠻重視 user research 的系,也有看到網友分享 UMD 在研究上蠻強、適合要讀 PhD 的人。
    UMD 是我在查資料時候就很有好感的一間學校,從官網的資訊到申請系統的介面配色都很流暢好用,申請資料裡要求的 Supplementary Application 也很有趣,收到錄取信的時候很興奮。

UT Austin MISM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 Master of Science in Information Studies / 兩年

  • MISM 必修課少、選課彈性,優點是學費便宜,而且要交的資料也很少。
    值得一提的是,UT 的申請系統其他學校差異很大,要先在一個系統填好資料、繳完申請費之後,再取得帳號進到另外一個系統裡提交 SoP, CV 等資料,當初在弄資料的時候就不是很安心,果然最後沒有上。

UCB MIM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Master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Systems / 兩年

  • 當初看到官網上寫的 MIMS Class Profile: Avg. GPA 3.57, Avg. TOEFL 111, Avg. years of work exp. 5 就覺得難度很高,而且申請的時候還要說明程式能力(我為此去上了 coursera 的 Python 課程),再加上申請費好貴(USD 140,是其他學校的將近兩倍),真的一度不想申請了,最後是因為看到了這篇分享文才決定要挑戰看看,雖然沒申請上,但至少努力過了。
    不得不說 Berkeley 很會做宣傳,寄了各式各樣的精美電子報介紹教授、校友、課程,也舉辦了很多場 webinar,我覺得這些內容對於寫 SoP 很有幫助!建議對 Berkeley 有興趣的人可以早點把申請帳號開起來,讓學校寄信給你。

GaTech HCI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Master of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 兩年

  • 分為四個方向 Interactive Computing、Digital Media、Industrial Design、Psychology,會有三門共同的必修課,之後就依照選擇的方向修課。我在申請的時候系統就有要求選擇一個方向,不確訂每個方向提交的資料是不是一樣,不過以作品集來說 Industrial Design 是強制的,Psychology 則不是(*Psychology will consider your portfolio but it is not a significant decision factor.)。
    當初看了一個 GaTech HCI 學生的影片和官網就覺得好吸引人,可惜沒有申請上。根據 discord 裡的討論,不同 track 的 offer 是分開發的,然後發完錄取之後過了一個多禮拜才統一發了拒絕信,中間有人寄信問了學校,學校回覆所有的錄取皆已經寄出,導致後來大家都在等著收拒絕信,群組一直出現 Why they are not sending a reject letter 的留言XD 據說今年申請的人數超過一千個!十分競爭。

後記

寫完這篇彷彿又經歷了一次申請,再次感謝一路上所有網友、前輩、大神、家人、朋友們的協助。以下還有一段我在申請期間寫在記事本裡的反思,反映了一路上起起伏伏的心情,但不知道該放在哪 ₍₍◝(・’ω’・)◟⁾⁾

在申請期間常常有一個矛盾的心理狀態,擔心知道的資訊太少,卻也會因為有了太多資訊而感到無所適從。以 SoP 來說,5 個人可能有 5 種 SoP 的寫作形式——覺得 A 的 SoP 寫的好棒,於是比照 A 的架構寫了一篇,結果又看到 B 寫的 SoP,內容好像更豐富了?於是回去改了原本 SoP,這時候無意間發現了 C 說用故事性的開頭最能吸引人,只好又幫 SoP 想了一個故事,結過最後 SoP 長成了一個四不像的樣子⋯⋯

後來才發現參考其他人的經驗固然重要,但在參考之後能產出觀點並去相信、去執行是更重要的。比方說看到 C 用了說故事的方式當開頭,應該思考:我想講的主軸是什麼?這個主題適合用說故事的方法當開頭嗎?還是維持直接破題法更能銜接我的主軸?或是看到了某個申請者的作品集交了一個自己寫的網站,可以思考:coding 能力是我想強調特質嗎?我該把我的時間花在架網站上嗎?

想通這件事後一切彷彿順利了很多,不會再花太多時間搖擺不定,而是把精力放在「把所相信的做到最好」這件事上,舉例來說,在決定相信破題法最適合之後,我就該把精力放在寫出一個最簡單直接好懂的開頭,而不再絞盡腦汁想故事。

實際走過之後發現一切沒有這麼難,但即便知道還是沒辦法控制各種亂七八糟的想法,總之就是,把相信的做到最好就足夠了!這篇文已經太長:)希望我的分享能幫助到需要的人,祝福大家一切順利,歡迎多多指教、一起交流!

👉🏻 (2022.10.30)最近陸續收到一些關於申請相關問題的信件,很高興我的文章有人看到!畢竟我發布完還願文章後就把部落格荒廢了,直到這兩個禮拜才開始繼續寫(開學之後實在好忙!),身為走過申請之路的人,我理解在過程中想要諮詢意見但又怕打擾到別人的心情,只是想說所有的信件和留言對我來說都是意外的驚喜,歡迎大家留言或寄信給我,如果能幫助到你我會很開心!(但我很平庸不要期待太高),而且作業真的好多(想唸 UMSI 的人請三思),可能要多給我一點時間:yuchien125@gmail.com、Instagram 傳訊息回覆會快一些。

留學申請相關文章整理

HCI/UX 有錄取的科系申請資料準備 & 心得分享

👉🏻 CMU MIIPS ADVANCED STUDY 申請經驗分享 FALL 2022
👉🏻 IUB HCI/D 申請經驗分享 FALL 2022
👉🏻 UMD HCIM 申請經驗分享 FALL 2022
👉🏻 PURDUE CGT (UX DESIGN PROGRAM) 申請經驗分享 FALL 2022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SI (UMSI) 申請經驗分享 Fall 2022

申請文件準備

👉🏻 8 項申請美國研究所需的文件
👉🏻 美國研究所推薦信心得分享(邀約信範例、推薦信草稿)
👉🏻 Sop、PS 潤稿服務使用心得 – 美國 MS Fall 2022
👉🏻 【美國研究所】申請 8 間要多少錢?詳細花費公開、注意事項

Related Posts

5 comments

chenchen 2022-12-16 - 上午 2:05

謝謝你的分享!很受用 ????

Reply
Jennifer 2023-01-14 - 下午 5:36

真的非常謝謝你的分享!在申請期間幫助我非常非常多!謝謝~~

Reply
sun 2023-01-15 - 上午 3:18

不會不會!祝你順利 <3 <3

Reply
KellyD 2023-09-23 - 上午 11:12

谢谢你的分享!感觉从政治系毕业又转到做产品设计的经历好神奇,不知道有没有文章可以写一下心路历程和具体的过程哈哈哈~

Reply
sun 2023-10-14 - 上午 4:14

娃哈哈~~謝謝你留言,其實就是在工作中慢慢探索 ><

Reply

Leave a Comment